渗透检测(PT)—— 表面及近表面缺陷检测
渗透检测是不锈钢腔体焊缝表面缺陷的必检项目,可检出 “表面裂纹、表面未熔合、开口气孔” 等,尤其适配薄壁腔体(壁厚≤8mm)或焊缝表面光洁度较高的场景。
检测重点:
表面热裂纹: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时易因铬镍元素偏析产生热裂纹,多位于焊缝表面或熔合线处,呈线性分布,渗透检测可通过 “红色显像剂(着色 PT)或荧光显示(荧光 PT)” 清晰识别,任何长度的表面裂纹均需返修。
表面未熔合:常见于多层焊的层间或焊缝与母材过渡区,表现为 “条状开口缺陷”,渗透检测可显示缺陷走向,需打磨至完全清除后重新焊接。
开口气孔 / 咬边:气孔直径>1mm 或咬边深度>0.5mm 时,需补焊修复,防止介质渗透腐蚀。
操作要点:
检测前需清理焊缝表面(无油污、氧化皮、焊渣),用 “不锈钢专用砂纸” 打磨至粗糙度 Ra≤25μm,避免残留氧化层影响渗透剂渗入。
食品、医药行业的腔体需选用 “低毒、易清洗” 的渗透剂(如符合 GB/T 18851.3 标准的 Ⅲ 型渗透剂),检测后用纯水冲洗干净,防止残留污染。
射线检测(RT)—— 关键部位补充检测
射线检测(X 射线或 γ 射线)适用于不锈钢腔体 “对接焊缝关键部位”(如腔体封头与简体连接焊缝、接管与腔体角接焊缝),可直观显示内部缺陷形态,但成本较高、有辐射风险,通常按比例抽检(抽检比例≥20%)。
检测重点:
对 “T 型接头焊缝”“厚壁接管焊缝”(如 DN50 以上接管),通过射线底片观察 “内部未焊透的影像(连续黑色条状)”“热裂纹的影像(线性黑色条纹)”,合格等级需达到 NB/T 47013-2015 标准的 Ⅱ 级(无裂纹、未焊透,内部缺陷尺寸符合限值)。
,油管焊缝检测公司。

准备工作:在进行钢管磁粉焊接探伤检测前,需要对设备和环境进行准备,确保能够顺利进行检测工作。首先,检查磁粉颗粒的质量和细度是否符合要求,确认磁场的强度和方向是否正常,同时保证检测场所的环境条件良好,避免外界因素对结果产生干扰。
设备校准:在钢管焊缝探伤检测前,需要对设备进行校准以保证准确性。校准包括对磁场强度的调整,磁粉颗粒的喷撒均匀度以及观察图像的清晰度等方面。只有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,才能得到可信的检测结果。
施加磁场:在进行钢管磁粉焊接探伤检测时,需要施加一个恒定的磁场。磁场的强度和方向需要根据具体的焊缝类型和尺寸来确定。通常情况下,磁场的强度越大,能够检测到的缺陷就越小,但也会增加检测成本和难度。
喷撒磁粉颗粒:在施加磁场后,需要在钢管焊缝表面均匀喷撒磁粉颗粒。磁粉颗粒一般为铁粉或其他具有磁性的细小颗粒,它们会在磁场的作用下附着到焊缝表面,并形成磁粉堆积。这样,一旦焊缝存在缺陷,磁粉颗粒会聚集在缺陷处形成磁路闭合,从而便于观察和检测。
观察和记录:在喷撒完磁粉颗粒后,可以通过裸眼观察或使用放大镜等工具来检测钢管焊缝的情况。观察时需要注意磁粉颗粒的分布情况、颜色变化以及是否存在明显的聚集和闭合现象。将观察到的结果进行记录,以作为后续评估和分析的依据。
,岳阳油管焊缝检测。

联箱探伤检测需遵循国家及行业强制性 / 推荐性标准,核心围绕无损检测(NDT)方法的技术要求、缺陷评定、合格判定展开,不同应用领域(如电站锅炉、化工压力容器)的联箱,执行标准会有差异。
你关注联箱探伤标准很关键,联箱作为承压设备的核心部件,其焊缝和母材的缺陷直接影响系统安全,标准是确保检测结果统一、可靠的根本依据。
核心通用标准(跨领域适用)
这类标准规定了无损检测方法的基础技术框架,是联箱检测的通用依据。
超声波检测(UT)相关标准
核心标准:GB/T 11345-2013《焊缝无损检测 超声检测 技术、检测等级和评定》
关键要求:明确不同检测等级(如 B 级、C 级)对应的选择、扫描方式、灵敏度校准方法;规定了缺陷的定量计算(如缺陷深度、长度测量)和评定规则,例如单个缺陷的允许尺寸、密集缺陷的判定阈值。
射线检测(RT)相关标准
核心标准:GB/T 3323-2022《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检测》
关键要求:划分了射线检测的质量等级(如 AB 级、B 级),明确不同厚度焊缝对应的射线能量、焦距、曝光参数;规定了底片的黑度范围、像质计灵敏度要求,以及缺陷(如气孔、夹渣、裂纹)的等级评定标准,不同应用场景会选择不同的合格级别(如 Ⅰ 级、Ⅱ 级)。
磁粉检测(MT)与渗透检测(PT)相关标准
磁粉检测标准:GB/T 15822.1-2022《无损检测 磁粉检测 第 1 部分:总则》
渗透检测标准:GB/T 18851.1-2022《无损检测 渗透检测 第 1 部分:总则》
关键要求:两者均明确了检测前的表面预处理标准(如清洁度、粗糙度)、检测剂(磁悬液、渗透剂)的技术指标、检测操作流程;规定了表面缺陷(如裂纹、针孔)的显示评定方法,以及不同产品等级对应的缺陷允许范围。
